诗词故事|《登岳阳楼》杜甫

诗词故事|《登岳阳楼》杜甫

白昊永 2024-12-13 百科资讯 707 次浏览 0个评论

诗词故事|《登岳阳楼》杜甫

标题: 《登岳阳楼》杜甫:诗人晚年漂泊的感慨与壮志

内容

诗词故事|《登岳阳楼》杜甫

杜甫,唐代著名诗人,晚年时运不济,凄苦无依。大历二年(767年),五十七岁的杜甫,距离生命的终点仅有两年。那时,他身体衰弱,身患肺病及风痹症,左臂偏枯,右耳已聋,仅靠药物维持生命。

诗词故事|《登岳阳楼》杜甫

大历三年,杜甫离开了夔州(今重庆奉节),沿江一路漂泊,最终来到了岳阳。他登上心仪已久的岳阳楼,凭轩远眺,面对烟波浩渺、壮阔无垠的洞庭湖,他发出了由衷的礼赞。然而,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,又想到国家多灾多难,他不禁感慨万千,于是,在岳阳楼上挥毫写下了这首《登岳阳楼》。

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”诗人之前曾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,今日终于有幸登上岳阳楼一览风光,了却了平生心愿。洞庭湖位于湖南,古代吴楚两国被湖水分割在东南方向。湖水之广阔,仿佛日月星辰都浮在水面上一样。

“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此时,杜甫与亲朋好友断了音信,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。765年,镇守四川的严武去世,杜甫失去了贵人的救济,只能离开成都。到了57岁时,全家人挤在一条小舟上,到处漂泊。北方边境上的战争仍在继续,国家还在多灾多难,他扶着栏杆,泪水横流。

《登岳阳楼》这首诗,不仅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凄凉与无奈。岳阳楼,位于湖南岳阳市,下临洞庭湖,是游览胜地。诗中的每一个字,都充满了杜甫的深情与感慨。

诗人以生动而真挚的笔触,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与美丽,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晚年的凄凉与无奈。这首诗,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是唐代社会的一个缩影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。

每当读到这首诗,我们都能感受到杜甫对生命的热爱,对自然的敬畏,以及对社会的关注与忧虑。他的诗歌,不仅仅是文字,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,一种精神的传承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建材销售部,本文标题:《诗词故事|《登岳阳楼》杜甫 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